A medical provider fills a syringe.

化疑慮為信賴

與民眾溝通 COVID-19 疫苗接種的理由與方法

對疫苗感到疑慮:全球健康的一大威脅

究竟有多少人不信任 COVID-19 疫苗?原因為何?

目前全球不斷加速推動疫苗接種,擴及的地理範疇也與日遽增。但無論從規模、範疇以及複雜性來看,在全球推廣 COVID-19 疫苗接種絕不是件輕鬆的小事。像是冷鏈等物流配送上的困難,已經是嚴峻的挑戰,而因為「對疫苗的猶豫」(vaccine hesitancy) 導致接種人數遲遲無法達標,則是另一項重大挑戰。

近日發表的多篇報告,就聚焦在探討不同國家/地區內民眾對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的觀感。由 RECOVER Social Sciences 團隊與歐盟疾病預防暨管制中心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ECDC) 協力製作的政策簡報結論就指出,在研究調查的七個國家中 (法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瑞典與烏克蘭),都有「嚴重的疫苗猶豫問題」。

在英國,根據國家統計局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的「意見與生活方式調查」(Opinions and Lifestyle Survey) 資料顯示,英國每 20 個成人中,就有 1 個人對 COVID-19 疫苗抱持負面觀感。

至於美國,一份由 Pew Research Centre 所做的民調則顯示,約有百分之 30 的受訪者 (10,121 名成人) 目前不打算接種 COVID-19 疫苗。

在這些研究調查的國家/地區中,對疫苗副作用、疫苗有效性、疫苗對健康可能的長期影響等擔憂,以及對疫苗快速的開發時程感到不安等,都是造成疫苗猶豫的其中一些根本原因。

疫苗猶豫並不是 COVID-19 疫苗獨有的現象,而是早就於世界各地滋長的一個現象。這一點也使得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在 2019 年時宣布,對疫苗感到猶豫是全球首要健康威脅之一。

造成疫苗猶豫的原因有很多。對有些人來說,是對公共衛生主管機關與製藥產業的信任問題 (或許應該說是「不信任感」);對其他人而言,原因則可能是因為疫苗與接種流程資訊無法輕易取得,內容又艱澀難懂。

A person with a mask, hat and furred hood looks back at the camera.

疫苗製造商該如何就 COVID-19 疫苗的基本資訊與公眾溝通?

關於疫苗,最主要的資訊來源,其實是各個疫苗製造商針對自家疫苗所提供的產品特定資料。這些產品特定資訊的內容包括了疫苗施打的方法與時機、任何特殊警告與使用條件,以及已知的不良反應等。而各國的監管機構也規定,產品如要取得核可,這些供施打或接種疫苗人士閱讀的產品特定資訊,也必須要通過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查與核准。

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對產品特定資訊也有不同的名稱。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規定廠商必須提供「獲授權標示」,而其中就包括分別供施打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以及接種者與看護人員參閱的「資料表」(Fact Sheet)。

至於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則是規定必須提供「包裝仿單」(Package Leaflet,PL) 給一般大眾,以及提供「產品特性摘要」(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SmPC) 給醫療照護專業人員。

此外,如有新資訊出現,也都必須提交給主管監管機構,使監管機構能視需要持續不斷地審查並更新產品特定資訊。

這些通過審核的產品資訊,通常會接著用來研擬相關的說明與衛教資料,並可透過疫苗製造商的網站或其他來源取得。

這類產品資訊資料旨在提供權威性的指引,因此不可能去評估這些資料在疫苗接種推廣活動中,公眾是否容易 (或不容易) 取得以及他們是否覺得實用 (或不實用)。而且為了促進 COVID-19 疫苗的快速部署,監管機構在標示和包裝要求上也給予了一些彈性的權宜措施,使得這類評估更加困難。

針對這些議題的日後研究,特別是這次與取得緊急使用授權 (EUA) 或有條件許可之疫苗相關的溝通挑戰,以及公眾對這類疫苗的接受程度,都會有助於進一步調適這些資料的呈現方式。

「排解民眾對疫苗接種的遲疑和疑慮,並協助他們就疫苗做出知情且明智的決定,進而對人們產生正面的影響。」

公共衛生主管機關與製藥公司採取了哪些步驟來解決冠狀病毒的疫苗猶豫問題?

為了解決疫苗猶豫的問題並支持疫苗接種,公共衛生主管機關針對醫療照護專業人員以及廣泛大眾採取了多種策略,包括:社群媒體推廣活動、爭取宗教領袖的支持、推出訓練計畫以及建立研究經費補助計畫 (JITSUVAXVAX-TRUST) 等。

對製藥公司而言,投入心力跟一般大眾或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或衛教活動,是非常複雜的事。這類活動必須審慎處理,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會違反各種廣告、行銷和資料保護規定。不過廣義上來看,他們可以透過提供補助金給醫療保健機構這種「間接贊助」的方式,參與相關的溝通事務。

教育補助金有助支持衛教計畫或措施的研發與執行。不過為了防範製藥公司對所贊助的措施和計畫有任何控制權或影響力,一般對於製藥產業提供教育補助金上都設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與規範。

輝瑞 (Pfizer) 最近提出的「獨立醫療衛教補助金建議書徵求文件」(Independent Medical Education Grant Request for Proposal),便是一個很好的間接贊助例子。這個建議書徵求文件 (RFP) 旨在徵求研發病患衛教計畫的提案,以提升一般大眾對 COVID-19 疫情大流行以及疫苗接種的了解與熟悉度。這個 RFP 也明確指出,希望衛教計畫能著重在接觸醫療弱勢族群以及其他免疫力不足的族群。提案人可以應用的一些技巧則包括:重新調整現有的衛教資源,改為使用簡易、取得便利的供應形式 (例如開發行動 App);以及將現有衛教資料修改並翻譯至其他語言,並於不同的地理區域推行。

A medical provider gives a vaccine.

選擇最合適的疫苗猶豫解決辦法

加拿大 (安大略省) 滑鐵盧大學藥學系 (University of Waterloo’s School of Pharmacy) 所做的一項研究便建議,在跟對疫苗感到猶豫不安的人士交流時,與其著重在只有兩種可能的立即結果 (亦即接受或不接受疫苗),還不如透過排解這些人們的疑慮,協助他們自行就疫苗做出知情且明智的決定,進而對人們產生正面的影響來得有效。

疫苗推廣活動的確是個隨時變動而又複雜的生態系統,需要各種人士出於個人動機、健康行為與影響力而參與。這些參與人士彼此之間的互信程度以及有效溝通 (或缺乏),可能就是推廣活動成功 (或失敗) 的關鍵。

根據經驗,針對特定族群量身打造的訊息、透明公開的資訊分享、以開放心態理解造成疫苗猶豫的根本疑慮,以及感同身受地以耐心解決這些疑慮,都是建立公眾對疫苗的信心,並成功解決疫苗猶豫問題的重要因素。


Lionbridge 擁有二十年豐富經驗,深知如何以任何語言就任何議題打造適切的溝通,促進彼此理解。無論您是要從頭撰寫這類訊息,還是要針對小眾市場特有的方言進行本地化,我們的生命科學專家都能協助您順暢完成訊息創作。

linkedin sharing button
  • #regulated_translation_localization
  • #life_sciences
  • #blog_posts

Nataliya Volohov
作者
Nataliya Volohov